文/郭巧姣
决定把孩子带到身边那一刻,我和老公就开始做起家人的思想工作。“煤矿环境那么差,孩子那么小,怎么受得了?”这是好长一段时间里家人念叨最多的话。
在家人的印象里,煤矿到处是煤,尤其陕北风大,卷起来的煤尘能在脸上糊个免费面膜,这都不仅仅是PM2.5的事情,煤矿环境太差了,家人对煤矿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这一阶段。老公一张张给家人翻看矿区蓝天白云的照片,甚至从矿井产量、采煤方法和煤矿生活的点点滴滴,来改变家人对煤矿的旧有印象,总之就是传递一个信息:“我们是煤矿,但不是煤窑,产煤不见煤,最美矿区就说的是我们。”
说真的,这点儿底气也是近十年的煤矿生活慢慢积攒起来的。我到柠条塔是2008年,矿井正处于建设期,恰巧来的时候是7月,风裹着黄沙,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沙浪,拍到脸上生疼。晚上洗脸的时候,第一次看见自己能洗出那么脏的水;早上起床的时候,地上都是从门缝里溜进来的黄沙。当时,矿区几乎没什么绿化,到处都在施工,我们出门的话每天都行色匆匆,生怕多在外面待一秒,黄沙会漫过我们的鞋面。
后来,矿井正式投产了,环境美化被提上了日程。毛乌素沙漠的绿化并不好搞,不像关中平原种什么到季节了都会郁郁葱葱。这里要引进适合沙漠的植被,依稀记得我们刚来时种草绿化的场景,这是我们的副业,尽管现在的好环境和我们关系不大,但依然觉得自豪。当时环保还没有被国家提到现在这样关系子孙后代的高度,很庆幸公司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和先见之明的人。慢慢的,小草长高了,小树长壮了,都能抵御寒暑烈风的侵袭了,一环、二环、绕城,我们给绿荫中的小路起了许多大都市的称谓,虽然是戏谑的说法,但却饱含着我们的满足。
看着矿区变美,也正是我人生中最繁盛的年华。我曾经在矿区内种了一棵叫做欢歌的小树。看着它一点一点的成长,见证了矿区环境的变化,一抹绿色,生机勃勃。
最终,家人带着怀疑和诽愎,随我们来到了陕北。幸而天公作美,来的时候正巧蓝天白云,家人也终于释怀,觉得比城市里的雾霾要好太多太多,“产煤不见煤”让他觉得异常震撼,完全不同于印象中老家的小煤窑。一路上我们开着车边走边停,欣赏着沿途的美景,才发现不只是矿区变得越来越美,美丽中国也正在眼前。我不禁想起了宋代大诗人程灏的《春日偶成》:“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。”
由衷地希望矿区越来越好,让绿色生态成为新时代陕煤最亮丽的标识!